《措施》的出臺旨在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落實《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保持疏解一般制造業和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戰略定力,促進產業基礎再造提升和產業鏈優化升級,推進制造業高端、智能、綠色發展。例如在鼓勵投資高精尖產業方面,要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做強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與裝備、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等"北京智造"特色優勢產業,搶先布局光電子、前沿新材料、量子信息等領域未來前沿產業。
此外,《措施》還提到,要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的高精尖產業重大項目落地統籌協調機制,負責研究重大產業政策、審定重大項目方案、協調重大項目落地。由市產業主管部門負責,建立北京市高精尖產業項目庫,對全市高精尖產業項目實行集中管理,為日常跟蹤調度和服務提供支撐等。
■ 試點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
試點實施"政府定標準、強服務、嚴監管,企業做承諾、守信用、擔主責"的新型管理模式。在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創新型產業集群示范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北京部分)等區域,對以出讓方式供地的社會投資類倉庫和廠房項目(包含生產線、生產設備投資等產業化內容),在項目核準和規劃許可方面,試行基于"多規合一"協同平臺的告知承諾審批模式。
■ 對重大項目引進予以獎勵
經過首談認定且成功引進的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先進制造業重大項目,項目建設主體在京新增實繳資本不低于50億元或實際利用外資達到5億美元的,由所在區對提供項目引進全程服務的第三方機構給予單個項目不低于1000萬元的獎勵。鼓勵各區進一步制定完善本區項目引進的獎勵政策。
■ 加大市級重大項目支持力度
對市級重大項目,由市產業主管部門按照"一事一議"的原則,會同市財政部門提出支持方案,明確資金支持規模、方式等,報市政府審定后實施。優先采取股權投資、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項目落地,并結合項目貢獻情況對企業給予落地獎勵。
■ 加大普惠性產業資金支持力度
完善標準明確、達標即享的普惠性支持政策,通過貸款貼息、達標獎勵、保費補貼、融資租賃等方式,支持企業以疏解提質為目標,開展智能化綠色化技改升級、智能化綠色化診斷評估和數字化賦能,提高產業基礎水平,建設制造業創新平臺,推廣"首臺(套)、首試產、首流片、首批次"等創新產品應用。對在京納統的固定資產投資達到一定標準的企業,按照不超過2%的利率標準給予貸款貼息,重大項目可全額貼息。各區應建立相應普惠性產業資金配套支持機制。
■ 發揮各類產業基金引導作用
優化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運行機制,加大項目直投力度,統籌用好產業領域各類政府引導基金,支持先進制造業項目落地。鼓勵針對特定產業園區定向設立產業子基金。對市級相關領域產業基金,特別是新設基金,明確投資先進制造業規模下限和支持落地先進制造業項目的要求。鼓勵各類產業基金提供先進制造業項目線索,對實現項目落地的,經市產業主管部門認定,可根據其貢獻程度將部分投資計為該基金的在京投資。